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

從書桌看世界愛滋(一)權促會票選年終台灣愛滋新聞

今天在臉書上看到愛滋感染者權益者促進協會發表了今年度台灣的五大愛滋相關新聞,相信大部分跟我一樣的感染者朋友們都會有自己的一套見解,有些人可能嗤之以鼻,有些人可能視而不見,更有些人因此而感到憤憤不平,透過不同管道表達了自己的意見或評論;而不同新聞對每個人的重要性也因人而異,電視或平面媒體的報導也會因為許多不同的考量,而有不同的觀點或是有所偏頗;但是,如果從愛滋感染者的角度來看這些新聞,也許將會有一些不同的發現。

權促會所票選出的五大新聞依序為「愛滋器官移植事件」、「健保卡是否強制註記愛滋」、「愛滋公務預算不足,要感染者部分負擔?」、「青少年感染愛滋人數上升」、「同性戀者於愛滋空窗期捐血,導致他人受感染,遭地檢署起訴」。每一個人看到這些新聞標題,都會產生或多或少的聯想,我則從自己房間的書桌上,筆電的小框框中,就每一則不同的新聞,闡述自己的看法。


一、「愛滋器官移植事件」

今年最火的一個愛滋相關事件,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不少的朋友的心情都多多少少受到影響,有些人只要看到新聞馬上轉台,不願意看到或是聽到絕大多數充滿歧視的報導,部分新媒體指出器官捐贈者家屬為「不幸事件的幫凶」,著實讓許多朋友為當事人與其家屬感到不捨;而在眾多一面倒的報導中,我看到有一位朋友寫道,這位器官捐贈者因為自己的遺愛,事實上是救了五條性命,試想,與其要我每兩天就洗腎一次,或是隨時必須擔心自己心臟出問題而過世,我一定會選擇吃一輩子的藥,好好的活下去。這則新聞充分的顯示出,國人對於愛滋的認識真的是如荒漠一般的乾涸。


二、「健保卡是否強制註記愛滋」:

這個事件是因為器捐問題而衍伸出來的議題,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此舉可以讓醫療體系更清楚的知道在面對感染者時該如何應對,但是身為感染者,如果自己不論大病小病或是去哪家醫院都要被一再提醒自己的感染身分,並且不能保有自己的隱私,其實是違反基本人權的。這個議題也讓我跟父親出現了意見分歧的看法,不過在討論過後,父親也開始反對強制註記,讓我了解到溝通的重要性,也不要期待其他人會想要主動了解任何事件背後的意涵;此外,如果愛滋應該強制註記,當初何必另外辦一張愛滋專門卡,而基於同樣的加註理由,其他所有的傳染性疾病如B肝、C肝、性病、流感等,也應該要一視同仁註記於健保卡上吧!


三、「愛滋公務預算不足,要感染者部分負擔?」

其實我個人並不反對使用者付費的原則,然而整個事件的過程,卻是政府單方面的草率行動,為了檯面下的政治角力以及預算上的平衡,在沒有充分溝通的情況下,犧牲掉了感染者的權益,也忽略了全盤的考量,在配套措施不完備的情況下就急著要宣布實施,而在出現反對聲浪之後,再以各種藉口以及後續動作,來做補救的工作。

而在這整個事件中,讓我最惋惜也是最高興的部分就是感染者的聲音,惋惜的是在決策過程時,政府似乎都沒有去聆聽感染者真正的聲音,只憑藉著片面之詞或是極少數「感染者代表」的意見,就冒然下判斷;然而,也因為這個事件,有許多的感染者朋友集結在一起,經由論壇的方式或是文章的抒發,將感染者真正的聲音表達出來,唯一令人遺憾的是,政府以及決策者們,你們聽到了嗎?


四、「青少年感染愛滋人數上升」

衛生署的新聞指出,「今年新增的感染者,以青少年居多」,然而背後真正的原因,卻沒有被重視;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基礎教育不夠落實,而使得青少年沒有正確的觀念,另外,我自己觀察到另外的原因還有兩點,第一點是因為娛樂性用藥的氾濫,而使得許多青少年朋友因此而失去了理性的防範;另一個可能的原因,也許是因為資訊的發達,青少年透過各種不同管道吸收了各種正確或是不正確的觀念,讓許多青少年認為要不就是一勞永逸,讓自己感染愛滋而不需要再去擔心,或是認為愛滋根本不是甚麼大不了的致命疾病,只是一個需要吃藥的慢性病,因此而疏於防範;這些可能的原因,都是政府、社會大眾以及所有相關團體都應該要注意與拿捏的。


五、台灣首例:「同性戀者於愛滋空窗期捐血,導致他人受感染,遭地檢署起訴」

此一事件發生後,許多人都將箭頭指向捐血者,但是事實上的事件過程,並不像媒體所報導,因為在事件發生後有機會認識了當事人,所以非常替他抱屈,我深深的認為政府衛生單位應該為血液的安全把關負起責任,不應該一昧以充滿歧視的條文來作為規範,感覺就像當年在中國租界餐廳標明「中國人與狗不得進入」一般,讓所有被指名的男同性戀者都感到不受尊重與歧視;政府應以有效的篩檢科技取代污名化的規範,所幸衛生署因為此一事件的發生,決定採用更為快速的捐輸血液篩檢方式,將愛滋篩檢空窗期縮短至11天,但是當事人目前仍然在打官司,希望最後的結果能夠還他的清白。


其實每一個愛滋相關的新聞或是事件,都是大家所應該關注的,因為,關注愛滋新聞,並不會讓其他人認為你是愛滋感染者,關注愛滋新聞,並不會因此而更容易感染愛滋,關注愛滋新聞,會讓我們獲得更多的相關資訊,關注愛滋新聞,會讓我們更有機會能夠機會教育大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